致途冷柜/厂家直营直销/支持视频验货

银行难舍旧情 保本保收益理财最后一搏

  资管新规后,对保本理财产品退出市场给出了一个过渡期,即要求在2021年底清零。5月11日,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在这最后半年多的时限里,仍不断有中小银行“接连上架”保本理财产品,短期限发售,同时,“保证收益类”产品也仍未淡出市场。

  仍有上架

  5月11日,北京商报记者查询中国理财网发现,当日有广州农商行等11家银行的13款保本理财产品(主要为保本浮动收益产品)在售,另有内蒙古银行等3家银行在已发售产品的基础上仍在接连上架保本理财产品,3家银行有4款保本浮动收益产品处于预售状态。

  这些产品普遍期限较短,比如根据广州农商行官网显示,太阳稳富2514号95天理财产品收益特征为保本浮动收益型,预期收益率为2.2%,于2021年5月10日开始募集,期限95天,2021年8月20日到期。

  再如内蒙古银行推出的“蒙银财慧”系列21051期A款封闭式理财产品,同样是保本浮动收益类型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为2.26%,期限37天,该产品募集期为5月9日-11日,产品于6月18日到期。

  广州农商行、内蒙古银行工作人员均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相关产品保证本金,但不承诺保收益,同时内蒙古银行工作人员还表示,后续还会有保本理财产品推出。

  根据融360大数据研究院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性银行已经停止发售保本理财产品,只有少部分规模偏小的农商行、城商行仍在发售保本理财产品。同时,今年地方性银行发行的保本理财产品期限普遍偏短,保证在年底之前自然到期。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明示保本理财之外的银行,也有部分银行推出了“保证收益类”的理财产品,北京商报记者调查获悉,这类产品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一是保本保收益,二是不保本但保证收益。

  中国理财网显示,目前有焦作中旅银行、长春农商行2家银行的3款保证收益型理财产品在售。

  长春农商行手机银行显示的一款“吉林农信长富久安系列202149期”理财产品于2021年5月12日成立,期限183天,预期年化收益率为3.8%。该产品收益分类显示为“保证收益类”。经北京商报记者咨询后了解到,该产品实际同时保本,据该行工作人员介绍,该产品属于保本保收益产品。

  也有银行的“保证收益类”产品并不保本。焦作中旅银行手机银行显示的一款“鑫盛理财”2021年第39期产品为“保证收益型”,5月18日起息,期限94天,根据投资规模不同,个人投资预期收益率介于3.1%-3.2%之间。

  焦作中旅银行工作人员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该行所有鑫盛理财系列产品都是保证收益不保本的,但该行所有的理财产品发售至今均收益较好且本金收益未出现亏损。

  反其道而行之

  常见的银行理财产品按保本性质和收益类型来看,基本分为保本保收益、保本不保收益、不保本不保收益的情况。针对这种较为罕见的仅明示“保证收益类”产品,多位业内人士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这样的产品介绍有偷换概念的意味,会给投资者一种“保本保收益”的感觉,同时若“明着不保本,暗地里保本”也背离了监管初衷。

  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人士指出,伴随着银行保本理财产品的逐渐消失,保息产品及“预期年化收益率”的概念应逐渐淡出市场,但目前来看,市场上除了有“保证收益类”理财,仍采用“预期收益率”表述的银行也并不鲜见。随着破刚兑时代的来临,银行不应再为投资人的投资行为“兜底”,应以“业绩比较基准”取代“预期年化收益率”,这是一个具有参考价值的预估值,不承诺收益,实际收益有可能超过基准也可能达不到甚至亏损。

  在上述人士看来,过往银行采用的“预期年化收益率”容易给投资者一种心理暗示,即产品到期后就能获得对应的收益。当市场收益率整体下行时,若仍按预期收益率给投资者兑付,银行不免会寻求更高的风险资产投资,其风险不言而喻。

  事实上,在2021年底资管新规大限来临之前,保本保收益理财产品的整顿仍有时间窗口。

  三年前,2018年4月27日,《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即“资管新规”)下发,新规要求打破刚性兑付,金融机构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时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2020年,监管机构考虑到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金融带来的冲击,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规范转型面临较大压力,将资管新规过渡期延期至2021年底。

  需要指出的是,彼时新规中就明确要求,过渡期内,金融机构发行新产品应当符合新规的规定;为接续存量产品所投资的未到期资产,维持必要的流动性和市场稳定,金融机构可以发行老产品对接;过渡期结束后,金融机构不得再发行或存续违反资管新规规定的资产管理产品。

  简单理解就是,保本保收益理财产品即将成为历史,在过渡期内,银行可以续发老产品以进行存量底层资产的调整,以今年年底为限,所有的保本保收益银行理财产品都必须清零。

  保本理财仅剩半年多的时限,为何这些中小银行仍然“难舍旧情”?在看懂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卜振兴看来,主要是目前客户对于净值型产品的接受程度较差,中小银行为了迎合客户需要发行保本产品,也是为了维持市场占有率和客户的被动选择。

  金融监管研究院副院长周毅钦进一步表示,不少国有行、股份制银行的保本理财产品经过三年的调整,占比已经逐渐接近个位数甚至趋于零。目前仍然有一些中小银行在续发保本产品,主要还是因为压降难度较大,只能不断用时间换空间,利用最后的时间窗口进行底层资产的调整,同时,也是抓住市场上主要大行极少续发保本产品的契机,反其道而行之,对有保本需求的客户进行差异化营销,为其未来的理财转型争揽新客户。

  谁能接棒

  而在业内人士看来,保本理财要彻底赶在2021年底清零尚存在一定难度。融360大数据研究院分析师刘银平指出,目前来看,大部分银行在2021年底之前可以将保本理财产品清零,个别银行过去发行的保本理财产品期限较长,年底之前难以自然消化。

  周毅钦表示,保本理财产品赶在2021年底清零主要的难点在于理财产品的底层资产质量问题。由于资管新规到期日临近,原先理财产品中的资产必须进行处置,如果底层资产存在不良或者浮亏,确实有可能“伤筋动骨”,当然具体要视各家银行的实际情况,监管部门会一行一策进行调整。

  不过,卜振兴也指出,保本理财清零是大势所趋,2021年之前清零虽然存在难度,但是还是可以克服的。主要还要做好存量资产整改、系统升级和投资者教育等配套工作。

  保本理财产品让不少投资者心心念念,随着保本理财产品的清退,还有哪些产品能够“接棒”满足一些低风险偏好投资者的需求也引人关注。据了解,安全性比较高的“替代品”主要有结构性存款、大额存单、国债、货币基金。

  刘银平介绍,保本理财产品退出之后,银行能保本的产品只有存款类产品和国债,其中结构性存款的替代性最高,在产品门槛、期限、收益率等方面都和保本理财产品较为接近,不过由于监管层禁止银行发行收益与风险不匹配的假结构性存款,所以投资者购买结构性存款产品需要有一定理财水平和风险意识;国债、大额存单的共性在于长期,产品利率较高,一般要高于保本理财产品和结构性存款收益率,不过流动性偏差;货币基金名义上不保本,但实际上安全性很高,其流动性很强,资金赎回最快当日到账,最慢下一个工作日到账,但收益率普遍偏低。

  “未来随着净值化转型的推进,客户会面临分层,资产管理机构也要加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要根据客户风险承受能力选择推荐相应的产品。”卜振兴如是说。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

(责任编辑:DF052)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热门头条:

[财经]龙头钢企突然动作三大交易所集体降温

[股票]盘面现两个特征关注低估值绩优股

[基金]热搜刷屏!房地产税大消息来了

[全球]如何理解超级商品周期?未来机会在哪里?

[美股]欧美股市集体收跌中概股表现强势

[港股]股价“十连跌”美团是该反思了

[期货]铁矿石新上市合约迎新规!

[黄金]多家银行收紧贵金属相关业务

[外汇]不知不觉人民币又涨疯了!

[新股]浙江将要迎来首家上市农商行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021-88888888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2445527041@qq.com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周六至周日 :9:00-17:00

QR co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