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以后,全球风险资产剧烈震荡,A股市场持续震荡回调,很多投资者的目光转向了一类进可攻、退可守的基金产品——“固收+”基金。
“固收+”基金产品包含偏债混合型基金、混合债券型一级基金和混合债券型二级基金。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3月24日,全市场共有956只“固收+”基金产品(A/C份额合并统计),合计规模约1.33万亿元。2021年以来,新成立“固收+”基金数量达60只,较去年同期发行数量增长超70%。
“固收+”产品在去年迎来大爆发,成为公募界兴起的一股投资新势力。今年在权益类基金大面积遭遇“滑铁卢”、新基金发行持续降温的背景下,不少基金公司也在积极备战“固收+”。被称为“攻守兼备”的“固收+”基金收益表现如何?在权益市场不好的时候,资金转向“固收+”是否是更好的选择?
数据显示,春节以来,大量“固收+”基金变成了“固收减”,取得正收益的“固收+”产品占比不足两成。对于愿意承受中低风险,希望获取中等收益的投资者而言,固收+策略或许是不错的投资选择,但其同时存在的风险也不容忽视。
正收益占比不足两成
“固收+”投资的关键点之一在于控制回撤,保持攻守兼备。这类产品一般由“固收”和“+”两部分组成,其中,“固收”部分以获取基础收益并且控制投资风险,“+”部分是指在控制波动与回撤的前提实现收益增强。
“在行情好的情况下,股票等权益类投资能够为‘固收+’策略贡献超额收益,而在行情不好的情况下,‘固收+’策略带来的收益能够一定程度上降低权益类市场的损失,属于进可攻退可守的策略。”一位基金行业研究人士表示。
今年,在权益基金整体大回调之时,“固收+”基金表现如何?经济观察报记者根据Wind资讯数据梳理发现,今年2月18日至3月24日,全市场 956只“固收+”基金,仅178只取得正收益,占比不足两成。其中,南方荣欢定期开放、天弘弘丰增强回报A、天弘添利C分别上涨9.5%、6.7%和6.3%,处于涨幅前三的位置。
诚然,权益市场波动带动“固收+”产品净值同样出现回撤。有148只产品跌幅超5%,27只产品跌幅超10%,甚至有多只产品跌幅超过了15%,净值回撤幅度不亚于股票等权益类产品。尤其是前十大重仓股均为白酒、医药、新能源板块的产品,在本轮市场调整中被“重伤”。
这其中,宝盈基金旗下宝盈融源可转债基金净值跌幅达21%,长盛基金、华商基金及前海开源基金旗下的长盛盛辉、华商双翼、前海开源裕源3只产品跌幅均超15%。从宝盈融源可转债基金来看,该只基金成立于2019年9月4日,截至2021年3月26日,自成立以来其A类和C类份额总回报分别为-0.19%和-0.66%。据宝盈融源可转债2020年四季报披露,截至报告期末,基金权益类仓位接近两成,达16.17%。重仓板块集中在白酒、医药,分别包括五粮液、长春高新、赣锋锂业、泰格医药、智飞生物、康泰生物。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固收+”产品业绩表现和权益市场关系很大,由于春节之后权益市场出现大幅下跌,导致“固收+”产品普遍出现亏损。“这其实也给投资者提个醒,固收+产品并不是没有风险,而是相对于股票类基金的风险较小。”
“总体来说,‘固收+’产品历史收益通常高于纯债基金,整体收益相对稳健,回撤幅度则明显小于股票型基金。”中银基金旗下基金经理陈玮告诉经济观察报,与纯债基金或股票型基金相比,“固收+”产品可以充分发挥基金公司的大类资产配置优势与全方位投研优势,在不同时期重点发掘相对受益的投资品种的机会。在“固收+”产品中还可以进一步进行风险等级细分,既有产品风险与净值波动幅度接近纯债类产品的稳健型产品,也有风险和收益适中的平衡型产品,还有权益类资产比例较高、通过适当承担风险追求更高收益的较为积极的产品。不同风险特征的产品则可以对应不同风险等级与偏好的客户。
浙商基金总经理助理、浙商大数据智选消费基金经理查晓磊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固收+”类产品最大的优势是力求实现相对稳健收益、波动和回撤相对较低,尤其时间拉长看,复利效应也非常明显。固收+产品应该是穿越周期的,市场状况理论上不应对产品有特别大的影响。他进一步解释,固收+是一个多资产的组合,不同资产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会体现不同的风险收益特征,相互之间也有近似于“此消彼长”的过程,因此,会平抑单资产特有的波动,留下组合整体的波动。他认为“固收+”产品的波动、回撤,取决于资产之间的配置比例关系。
如何更好做到“攻守兼备”
尽管开年以来,“固收+”产品业绩表现不佳,但该类产品已然进入发展快车道。Wind资讯数据显示,2021年以来成立的“固收+”新品共计达60只(A/C份额合并计算),而去年同期仅发行了35只。根据公开信息,当前包括南方、博时、鹏华、、中欧、海富通、景顺长城基金等在内的不少基金公司,都正在或准备发行“固收+”产品。
业内人士指出,“固收+”产品获得大额募集,相信在未来一段时间不会是个别现象。从需求层面来看,过去两年股票市场涨幅较大,春节后出现调整,不少投资者开始寻找更稳健的产品;从供给层面来看,不少头部基金公司与固收优势较强的基金公司,实际上已经从2020年甚至更早就开始布局“固收+”产品。去年由于疫情影响,流动性相对宽松,使得债市稳健特色表现得并不明显,而如今这种优势逐渐显现出来。
在权益市场不好的时候,资金转向“固收+”是否是更好的选择?在今年的市场波动特征下,“固收+”产品如何更好达到“进可攻、退可守”的效果?多位受访基金经理表示,从短期来看,市场调整释放了估值风险,带来新的投资机会。从长期来看,基金经理通过对大类资产趋势机会的主动把握,“固收+”产品表现将相对稳健。
“在美债收益率快速上行导致权益市场大幅震荡的背景下,当前权益市场已经进入以结构性投资机会为主的阶段,由于国内经济处在偏强劲的复苏阶段,权益市场不乏新的投资机会。”博时基金绝对收益部投资副总监卓若伟在接受经济观察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固收+”产品,一方面可以适度提升中短久期、信用资质较高的信用债配置,以获取相对稳健的票息收益,降低净值的波动幅度。另一方面,权益仓位应保持灵活度,在有收益的确定性较高和估值合理的投资机会再提升配置幅度,从而提升获取绝对收益的概率。
陈玮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我对‘固收+’产品的收益情况依然谨慎乐观。一方面,全年来看债券市场中长期投资价值较为显著,全年收益率中枢有望震荡下行,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自疫情复苏后逐步见顶回落,债券市场将面临较好的配置机会。另一方面,权益市场经过较大幅度的调整后,又迎来较好的自下而上进行布局的机会,特别是对业绩能够超预期、估值合理并能够与企业成长性相匹配的优质公司将存在更大的机会。”
谈及公司“固收+”产品具体的运作思路,陈玮表示,首先,根据公司投研集体研判的大类资产配置阶段性策略,综合根据经济周期、政策环境、流动性情况与资产估值情况,在不同类属资产之间择机调整配置比例与结构,并努力把握各类获取超额收益的投资机会;其次,全面且具有前瞻性的投研能力是产品取得较好业绩的重要保障,他坦言会坚持将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既把握宏观经济、政策和市场风格的总体走向,也深入研究公司基本面、分析投资价值、严防信用风险;最后,“固收+”产品应进行整体风险控制,不仅考虑每类资产的风险,还应对整个产品进行全面的风险管控与压力测试,避免某类风险过于集中,在面临不利环境时产生超预期的波动。
(文章来源:经济观察网)
(原标题:“固收+”基金攻守之间:年后正收益占比不足两成 震荡市中如何布局?)
(责任编辑:DF398)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