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证监会集中公布29份券商罚单,基本与投行有关,其中又以IPO业务为主。监管部门发现,保荐机构存在对发行人核查不充分、内部控制有效性不足、未勤勉尽责督促发行人等问题。涉及券商既有头部保荐机构,也有小券商。相关保代受到监管谈话、警示函等不同程度的行政处罚,更有保代被认定为不适当人选。
回顾高盛等外资大行百年发展历程可以看到,投行要想打造“百年老店”,与其文化积淀密不可分。
提高专业能力,培养专业精神,是投行最基本的职业要求。去年以来,交易所屡屡指出部分投行IPO申报材料粗制滥造,频频犯下常识性错误,令其专业形象大打折扣。比如表格与正文数据不一致;招股书套模板时出现“乌龙”,张冠李戴;更有保代被监管发出关注函后仍出现错漏。
专业精神核心在于责任感。遗憾的是,有从业者未能勤勉尽责,在执业过程中“偷工减料”。曾有业内人士指出,为加快项目进度,有投行与发行人抱着闯关心态,申报的项目不少是“半成品”,暴露出违规行为。比如对于发行人相关事项核查不充分;未披露重大合同;未清理发行人的历史问题;未披露具体的关联交易或代持情况。这可能一时可以帮助客户浑水摸鱼,然而一旦被发现,发行人也难逃被罚后果。此外,信披质量低下也是一种对投资者的失责。有部分券商在IPO监管从严后才在内部强调“应披尽披,不得隐瞒或挤牙膏”。
投行应该注重长远利益。历史上曾有多家券商破产清算,与业务激进不无关系。近年来,部分投行仍充斥着急功近利的“赚快钱”文化。回顾五六年前并购重组泡沫时期,概念式重组和并购基金盛行,最终却一地鸡毛,商誉爆雷,个别券商也因此受牵连。投行若过度追求业务规模和增长,容易漠视风险,为短期利益让渡专业性。
声誉和口碑是投行的通行证,但积难毁易。一个项目若因不够审慎而酿出大祸,将直接重创公司信誉,给其他项目带来困难,负面影响不可小觑。这就要求券商投行加强风控合规建设,确保项目经得起监管检查与历史检验。独立精神是投行的生命。投行从业者必须不迎合客户,不替客户隐瞒,始终秉承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有敬畏风险,不盲从,告别“赚快钱”文化,才有助于投行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责任编辑:DF407)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热门头条:
[财经]省会经济实力比拼:11城GDP超万亿
[股票]“杀估值”告一段落后期机会临近
[基金]社保基金最新持仓曝光(附名单)
[全球]美联储纪要:政策支持需维持“一段时间”
[美股]美股涨跌不一热门中概股普跌
[港股]恒生指数收跌0.91%航运板块领涨
[期货]油价小幅收涨美油徘徊于60美元
[黄金]金价微跌持稳于1740美元关口
[外汇]中国3月末外汇储备报31700亿美元
[新股]注册制下IPO融资规模超过40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