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和业内的朋友聊天,感觉都有兔死狐悲的唏嘘。是啊,很多人早就意识到抱团那些教育股的结局不会好,但也没有料到是腰斩之后,还能在一天之内再腰斩。但这就是当前市场的逻辑,只要还增长加赛道,100pe不贵。只要突然增长放缓5pe都是贵的。。好赛道杀到15pe。预期行业萎缩的杀到2pe。很多赛道,前一年还看好几十年,第二年直接预期要破产杀到低于。这是长期投资者的投资思路?目前看来,国内国外都一样。
当前市场就是如此歇斯底里。但A股市场30年,有四平八稳的时候吗?没有的。不同人能做的事情就是别在大家都说好的时候去抢,别再大家都不看的时候自己也当瞎子。实际当前行情,我用「博尓系统」去量化机构行为,随便哪个股票,启动之前,都是机构资金提前在里面积极行动起来之后,才会快速拉出长阳。所以关注启动前机构资金的积极行为,操作的效率可以提高几倍。这种情况几乎每天都会发生。
一,成倍提升的攻击机会
就像周五的时候首钢股份,连续两个涨停,形成长阳突破,而突破之前的一周多时间,反复震荡。就是上不去,似乎当时阻力很大。但是我拿「博尓系统」去量化交易,看到的就完全不同,因为在首钢股份宽幅震荡的时候,橙色的机构库存实际一点都没减少,一直在增加。说明机构资金当时非常活跃,压根就没有撤退的想法。自然是短期就会再接再厉。而看周三之前的走势,你很难确定这行情有多大机会再继续向上,但量化交易之后,判断就会容易很多。而这方面,大家可以到应用市场,搜索「博尓量化」或者「博尓系统」,然后装好一个「博尓系统」的手机应用,自己来量化交易,手头股票最近的震荡中,机构资金是不是持续增加,也是一目了然的,要是能够持续增加,后面的攻击机会就是成本提升。
二,隐患重重不是假的
相比之下,机构资金如果要撤退,也不是天天跌停板往下砸,真天天跌停砸盘的时候,也是撤不了的,通常大机构要撤退,上涨末端已经开始了。比如恒瑞医药,如今市值从6000亿跌回3000亿,而去年12月的恒瑞医药冲上6000亿市值做头时的状态非常值得注意,当时12月的上涨中「机构库存」越来越多,所以涨的非常好,1月上旬继续上涨,「机构库存」越来越少,说明积极的机构行为少了,机构犹豫,发展到1月中旬就连续回落。
又比如比如华晨装备,该股的机构库存在之前2个月里弱到强再到弱最后消失,很明显从4月15日到5月19日期间,「机构库存」不断增强,当时即便有回落,也会涨回去,而伴随着5月19日之后,「机构库存」快速下降,说明机构资金的参与积极性快速下降,之后哪怕有上涨也再也创不了新高,6月1日之后,「机构库存」消失,机构资金放弃了,于是股价连盘整都无法维持,最终破位向下。
之所以把之前提前撤退股的前车之鉴给翻出来给大家看,也是因为现在很多股票被看好,背后也有潜在的问题,比如说芯片也是,现在紧缺,自然是100个好,100%的强,但三季度产能在上来,后面海外一恢复,产能一过剩,市场资金又会怎么看?真不敢想。其他企业呢,都可能有关联。机构出货的预警一定注意,而大家手头股票,现在震荡中有没有机构库存不断减弱的迹象,同样可以到应用市场,搜「博尓量化」,然后装好一个「博尓系统」的手机应用来量化交易,看清之后,一些大的做头风险基本都哼提前规避,不会等到真觉得不好的时候,逃都没法逃。
免责声明:博主所发内容不构成买卖股票依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新浪财经网站提供此互动平台不代表认可其观点。新浪财经所有博主不提供代客理财等非法业务。有私下进行收费咨询或推销其他产品服务,属于非法个人行为,与新浪财经无关,请各位网友务必不要上当受骗!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