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发表于《金融街观察》2021年第6期(8月)
双二元金融结构中的农村金融
中国金融的二元结构是众所周知的事情,既正规(被监管的、官方的)金融市场与非正规(未被监管的、民间的)金融市场并存。如果说中国金融领域存在供给不充分、不均衡问题,其实是供给结构失衡问题。经济实力雄厚的大中企业和中高收入人士并不缺少金融服务,而他们也是金融机构主要服务对象和业务模式的基础。小微企业则普遍面临贷款难、贷款贵的困境。其实,说小微企业贷款难,是指从正规金融机构贷款难,因为正规金融机构只习惯采用给大企业和中高收入群体的服务模式和产品,监管机构也习惯针对正规金融机构主流模式和产品采取监管措施,使得从业机构和监管机构都缺少针对小微企业服务的灵活性。小微企业有很多民间金融服务的选择,只是民间贷款比正规金融贵的多,主要原因是民间借贷处于弱势地位,政策和法律风险极高,必须用高利息覆盖这些风险才有利可图,最终将制度成本转嫁给了小微企业。中国金融服务供给不充分、不均衡,是因为金融牌照供给存在结构性不充分、不均衡,缺少有意愿且有能力为小微企业提供有效服务的持照金融机构。
中国金融体系还存在另一个二元机构,就是城市(工商业)金融市场与农村(三农)金融市场并存,产生这个二元结构的主要原因是存在城乡制度差异。城乡之间有着不同的户籍制度差别、城市土地国有和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度的差别、城乡在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方面的差别等等,加之农业与工商业生产模式不同,面临的风险不同,这就造成金融服务面对的是完全不同的经营环境,形成两个不同的金融市场。设在农村的金融机构网点整体上是抽水机,存在较高的存贷差额,将农村存款抽调到城市和高回报的工商业领域;金融机构往往套用城市工商业金融模式,缺少针对三农的有效的金融工具和产品。
农户和农村涉农小微企业等农业经营主体在这个双二元结构中面临双重不平等待遇,是弱市中的弱势,他们为什么缺乏有效的普惠金融服务就可想而知了,下面就来具体分析一下。
农村金融发展痛点和难点
一是农村金融与农业生产方式密切相关,农业生产整体上成本高、风险高、回报低。农业成本主要是劳动力成本和地租,分散的小农经营效率低,劳动力实际投入很高;外部资本下乡搞规模化、智能化农业虽然能减少劳动力成本,但面临很高的土地流转成本。农业面临较高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且难以测算。农产品供应链较长,物流成本较高。农产品定价偏低,由于缺少可靠的质量认证,优质产品与低质产品价格难以拉开档次。
二是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使得农地难以作为抵押品用于风险保障。现在虽然出台了农地三权分置的政策,允许经营权流转,鼓励经营权抵押贷款,但经营权类似从二房东(拥有承包权的农户)手中租房,租来的房子难以成为银行认可的合规抵押品。
三是农业生产具有相近的周期性,影响流动性。播种季节普遍存在用款需求,收获后又会集中还款,其间缺少规模化的资金流,流动性较差。
四是农村和农业信息化、数字化程度低,需求方缺少金融知识和信息,供给方信息采集成本高,信息不对称现象更为严重,妨碍金融机构开展业务。
综合各种因素,造成三农领域的金融服务在收益性、风险、流动性方面存在很多不利因素,加之最核心的信息缺失,导致三农领域成为商业金融嫌弃的市场。
农村金融发展突破口
解决农村金融难题,要从改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农村经济社会结构和城乡制度差异等根本问题入手。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乡村振兴法的颁布,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有利的政策和法律支撑、资金支持和创新机会。金融界正摩拳擦掌,准备借此东风开拓农村金融市场。但一定要根据农村市场的特殊性制定策略,寻找机会,积极谋划,谨慎决策。建议在以下方面进行创新突破:
首先,国际经验表明,即使是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对于农村金融发展这种带有较强的政策性且具有外部效益的领域,需要政府政策性或开发性金融机构作为排头兵和攻坚队。这并不意味着让政策性金融机构去干最脏最累且没啥好处的活儿,而是去承担市场开拓初期的风险和成本。政策性金融机构在开展常规性政策性业务之外,可以针对农村金融具有市场化潜力的创新业务进行试点和推广,带动和引领商业金融机构参与,也就是起到哥伦布那样的航海探险家的作用。
第二,全球金融体系是一个三足鼎立的市场,不仅有政策性(或开发性)金融和商业(逐利性)金融,还有一支重要的且独立的重要力量,那就是合作金融(或互助金融)体系。合作金融属于全球合作社体系的组成部分,而合作社是在十九世纪中叶发展起来的一种带有社会主义基因的经济制度,很早就得到马克思、恩格斯的关注和支持。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就倡导和推动过合作经济发展。在欧美、日本等发达经济体,合作金融非常活跃,尤其是在农村金融领域,合作金融甚至是主要的金融服务提供方式。往年中央一号文件多次提到资金互助试点,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又明确提出开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试点。“三位一体”合作经济的优势在于,通过合作社可以整合农村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等要素,有利于农业向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合作社不以营利为目的,而以为社员提供最优服务为宗旨,这样就挤出了资本对利润的诉求,让商业金融机构因低回报而不愿触及的市场具有可行性;合作社通过熟人社会信用和利益共同体关系,形成了内部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合作社将分散的农户和生产整合起来形成规模化的市场主体,降低了市场交易成本;“三位一体”合作经济组织可以打通生产和供销环节,形成高效的农业和农村产业链和供应链系统,并形成有效的信息链和价值链,为金融服务提供可以依托的场景。发展合作金融并不意味着政策性金融和商业金融在农村无用武之地,在合作社培育阶段,农民合作社与合作金融组织需要政策性金融机构提供孵化资金;合作经济组织需要商业金融机构提供开户、存款、支付和清结算服务,其供应链上的外部企业也需要商业金融机构提供服务。总之,合作社与信用合作可以成为商业金融机构更好的服务对象和交易对手,可以为商业金融创建自身难以建立的市场场景,是农村金融发展的一个极佳的突破口。可以说:得合作社人心者得农村金融市场。
第三,数字金融已经成为全球普惠金融体系发展最有效的利器,金融机构可以借助金融科技和数字金融创新助力农村金融市场的开拓,与农村和农业数字化建设相关的项目可以成为投资重点。比如,通过智慧农业搭建的数字化平台,获得农业生产全流程数据,有效监控风险、保证产品质量溯源、以此为基础开发农业信贷、保险和投资产品;又如,通过支持农业数字化供应链平台,整合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为供应链全流程参与者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所有这些数字化平台的建立,都需要前期投入,这是未来农村金融市场的必争之地。也可以说:培育农村供应链者得农村金融市场。
此外,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产融合开发、农村文化发展、环境治理等领域都大有可为,而这些方面共同构成了另一个金融热词:可持续发展金融,既以联合国成员国共同达成的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为导向的新金融理念和格局。
免责声明:博主所发内容不构成买卖股票依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新浪财经网站提供此互动平台不代表认可其观点。新浪财经所有博主不提供代客理财等非法业务。有私下进行收费咨询或推销其他产品服务,属于非法个人行为,与新浪财经无关,请各位网友务必不要上当受骗!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热门头条: